工匠文化研究中心
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   学院首页 >> 工匠文化研究中心

中国制造呼唤大国工匠精神

发布时间: 2020年04月16日 来源: 光明网-理论频道 作者: 梁启东 浏览量: 0

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“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、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、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”,这是给中国制造业提出的行动指南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、柔性化生产,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增品种、提品质、创品牌的问题。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,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发展,全社会创新创业全面展开的大背景下,提出并强调工匠精神,确实是适逢其时,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。

关于工匠精神的内涵,有多种多样的表述。依本人的研究和理解,所谓的工匠精神,一是精益求精的精神,工匠们追求完美,注重细节,为产品质量,不惜花费时间精力,孜孜以求;二是严谨认真的精神,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,坚持标准,一丝不苟,不投机取巧,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;三是专注敬业的精神,工匠们对精品执拗地坚持,对专业执着地探索,可能几代人为一种产品不懈追求,耐心、隐忍和毅力是一切手工匠人所必须具备的特质;四是推陈出新的精神,工匠们不跟别人较劲,永远跟自己较劲,为此不断改进设计,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,绝不停止追求进步,无论是使用的材料、设计还是生产流程,都在不断完善。五是文化感染的精神,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,热爱自己所做的事,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,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,乐在其中。

工匠有着悠久的历史,是中国人几千年日常生活中须臾不能离开的职业,木匠、瓦匠、铁匠、石匠、鞋匠等手工匠人是社会被推崇的人群,他们的精湛技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传为佳话。工匠精神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。中国有着悠久的“匠文化”传统,在中国的文化观念中,自古并不缺乏对“匠心”的追捧,有“技进乎道”的文化源流。成语有“匠心独运”,用“匠心”来形容做事的高妙境界。中国人最为推崇的匠之鼻祖就是鲁班。工匠精神依靠言传身教地自然传承,无法以文字记录,以程序指引,它体现了旧时代师徒制度与家族传承的历史价值;工匠精神只能靠人与人的情感去感染,现代大工业的组织制度无法承载,流水作业的操作流程无法衡量,最先进的数学模型也无法计算。

还记得8集特别节目《大国工匠》的热播,引发了人们对工匠精神的深思和探索。在图书市场上,一批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书籍,也引领读者们的阅读热潮,受到一批“双创”群体的热捧。今天,工匠已经淡出现代人的生活,木匠、瓦匠、铁匠、石匠、鞋匠这些手工匠人也不再是社会最有光环的人,但他们代表的精益求精、专注敬业、推陈出新的精神却没有过时。

在我国,制造业整体上仍然“大而不强”,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仍存在短板的背景下,强调“工匠精神”,切中了时弊,切中了要害。当下一些地区、行业只看眼前、不顾长远、急于求成的思维和习惯,造成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、产品档次整体不高、自主创新能力弱的状况,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,直接制约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吸引力。

中国人的旅游,特别是出境游,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,志不在山水,意在购物。无论在欧洲,在美国,还是在日韩,在新马泰,大小商场、机场免税店,到处挤满来自中国的购物大军。这两年炒得很热的日本“马桶盖”,还有已经热了多年的韩国“电饭煲”,甚至还有日本的“安全大米”。特别是在赴日旅游热中,中国游客热衷于购买日本各类日常用品的现象引起了热议。个中原因,除了价格原因外,主要是品牌和质量。中国游客境外扫货,从本质上讲,是在对中国产品的信任危机,是对中国市场“用脚投票”。

没有工匠精神,就不可能打造金字招牌的中国制造。今天中国正在打造经济升级版,中国制造要走进世界市场,品牌、技术、标准、质量等一定要建立国际比较优势。这其中人才建设,特别是形成一批新一代的“工匠”是重要的因素。如果把提高科技创新水平、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能力等看作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“硬件”,那么广大劳动者身上的工匠精神就是必不可少的“软件”,缺少软件支撑的硬件,犹如断弦之弓,发挥不出任何价值。任何科技的创新都不能取代劳动者的双手,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过程中,需要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挥洒汗水,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跃升,离不开大国工匠精神的坚实支撑。

弘扬“工匠精神”,就要让工匠们工作得有舞台、有价值,生活有尊严、有体面,让讲究“工匠精神”的企业有公平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。要改革教育制度,让职业技术教育在国家有更高的社会地位,让工程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有更大的分量,让实践教育贯穿我们的中小幼教育;要提高工匠的地位,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等手段,培养一批专家和技术工人,扎根基层,扎根专业领域,让工匠在社会上有职业声望、更高的获得感和荣誉感;要营造“鼓励创新、宽容失败”的社会文化环境,建立创新失败补偿机制,让青年创客要沉得下心、坐得住“冷板凳”,真正做出好创意、好作品。

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,企业是主体,产品和技术创新是关键环节,要将工匠精神融入企业生产每一个环节,促进企业精益求精、提高质量,使认真、敬业、执着、创新成为更多人的职业追求,带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。

 作者:盘古智库学术委员、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梁启东


澳门永利网址8553官网-ios/安卓版-Best platform 版权所有 │ ©2019-2025 网站: www.jiafu5588.com │ 蜀ICP备12003857号-4

Baidu
sogou